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。
精选优秀少儿书刊!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教育园地 >
中青报刊文谈“假课文”:语文不是历史,但也要守住真的底线
来源于: 作者: 上传时间:2017-03-31 点击数:20376

《爱迪生救妈妈》对于这则出现在人教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人轶事,很少有人质疑它的真实性。跟着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的小编看看文章中的描写:7岁的小爱迪生为了妈妈的阑尾炎手术,机智地让家中房间变亮,医生因此成功实施了手术。

直到8年前,数位语文教师开始和它“死磕”。死磕的理由也相当充分——没有任何一本爱迪生传记提及此事,更何况爱迪生7岁时,医学史上还没出现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。

这些年,我们学的究竟是不是“假课文”?漫天的质疑、声讨、抗议,如雪花扑面而来,凝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

令人欣慰的是,面对步步紧逼的读者,教材编者没有让步,他们也较上了劲。有编者坚决回应,《爱迪生救妈妈》绝非“杜撰”的故事,它是“有来路的”。一部77年前的美国黑白电影,以及一篇34年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文,就是这篇文章的素材来源。

被问号击中的小编,扒出编者提及的影片和课文。当看到头戴鸭舌帽的小爱迪生,拿着镜子围在母亲病床前那一刻,我坐在屏幕前长舒了一口气。至少,这不是一篇“比三聚氰胺更毒的假课文”。虽然救母的真实性仍然难以求证,但最起码,它有源可溯。



要不是读者和编者“掐架”,恐怕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的小编们到现在也不知道,爱迪生救妈妈一事,除了一部老电影,并无其他可以相互佐证的资料,而在故事的原产地美国,普通人几乎都没有听说过这则名人轶事。

不过,除了释疑,编者似乎还大喊了一声“打住!”一个声音冷静地说,“教材可以批评,但不要炒作。”

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的小编认为,只要是理性的声音,争议更激烈也无妨。倘若双方都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,辩论,较真,“假课文”的质疑岂不会烟消云散?


就怕不“较真”。有编者委屈地回应,“语文不是历史”,主要功能应是为教学服务。也有教师淡然称,不必纠结真实性,只要价值观向善就行。

这两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。如果语文教学纯粹是传递知识,我们的课文怎么会经过千百回的精挑细选,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旋律一致地弘扬美好高尚的情感?可见,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可能回避价值观的潜移默化。

但为了弘扬善的价值观,就可以抛掉真实的内核吗?真与善冲突时,宁要朴素的真,也不要掺假的善。一个并不完美的真实形象,远胜人为塑造的高大英雄。

《爱迪生救妈妈》一文总算“辟谣”,但还有不少读者心中的“假文章”,仍在等待编者一一“较真”,澄清。

比如,《地震中的父与子》讲诉了父亲手刨救子的故事,但这场让30万人受到伤害的洛杉矶大地震,具体的年份却被调来调去,先从“1989年”变成“1994年”,最终变为含糊其辞的“有一年”。

《乌鸦反哺》中则称,一个小学生和妈妈在树林中散步时,亲眼目睹小乌鸦衔着虫子飞进巢里,给老乌鸦送食物,但生物学上,乌鸦并没有反哺习性。


并非只在中国,有人给教材“挑刺儿”。美国有学者出版了一本《老师的谎言》,炮轰了美国教科书中的错误和偏见。不过,在美国,官方也认同教材内容应保持真实的内核。德克萨斯州、威斯康星州、亚拉巴马州、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州均明文规定,教材中出现的事实性材料必须准确、客观。

但在我国的《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》中,只强调了文章需符合时代要求,语言文字要规范,并未对课文所选故事的真实性作出说明。这就要求教材编者能够更“较真”, 语文教材跟少儿期刊、少儿书刊、儿童读物一样,都必须具有真实性,不能用模糊的字眼蒙混过去,敢做课文